close

正常來說小弟是不太會看這類的勵志書籍的

尤其是在前陣子壓力充滿的努力時段

更是不會花一點精神在這類的主題之上

但有幸在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服兵役

因此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本空泛的勵志書籍嗎?

或只是一本心靈雞湯讓人心靈溫暖?

其實他更像一本工具書

作者本身是一名心理學家

因為在當代擅長資料庫管理

這是整本書的核心觀念貫穿整本書的內容

也因為資料庫的專業

作者(韓國人)被續聘為其就讀德國學校的教授

因此書中充滿實際的理論

從多方面切入事情的論點構成了本書嚴謹的敘事

引述過往歷史的經驗

更探討現代社會的觀點

最終提供我們一些建議到底為何我們必須好好玩

 

書本一開始就針對書中致力推行的觀念,玩

遊戲是由五個元素構成:

  1. 非實際性的:遊戲不一定會符合日常生活經驗,常會有事物被賦予新的意義。
  2. 內部動機:和常見的外部動機,如:獎懲 稱讚相反,是因為想滿足自身而不求任何回報的自發動機
  3. 自由選擇:必然是自主參與的,而非他人強迫,這跟矽谷工作人常有的工作模式很像,自由選擇上班下班的時段及安排。
  4. 過程為王:相對於遊戲的結果,或是勝負的產生在遊戲之中是不太重要的。投入遊戲的人是在乎過程遠大於結果的。
  5. 快樂:遊戲最核心的元素,為了追求快樂是所有遊戲的共同特徵。

 

依著遊戲的基礎延伸到了其他幾個主題。

 

首先是遊戲相對於創意的關係,創意並不是發現或發明新事物的能力,原因是已經沒有那麼多新東西可以發現了,此外這邊作者也討論了這個矛盾的想法,人沒有見過的東西,或是想像不到的東西,這類的東西到底要怎麼被人類創造出來?如果沒有想像過的話,至少也要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世界上應該沒有上述定義之具有創意的東西

所謂創意,其實只是以不同角度看待並組合已經擁有資訊的能力,因此取得良好資訊的能力,以及組織資訊的能力,兩者綜合下來就是創意的能力。

透過玩樂,我們會全心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新的資訊,這是在遊戲中培養的觀察力。透過玩樂我們能夠發現真正美好的事物,這些都是提供創意的養分。最經典的歷史案例就是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個作品的特色就不多說了,而他來自解剖學大師達文西之手,透過無數次的眼睛描繪,流淚 微閉 上揚 下垂等等,經過重新排列組合,才得以畫出具有魔力的眼神。這也是大師投注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之上才有可能的成果。

 

第二個論點則是玩樂和人際關係的連結。懂得玩樂的人,絕對是懂得情感共享。玩樂的本身就是分享情感的過程,在群體的活動之中,一個總是出盡鋒頭的人能夠得到的只是短暫注目。真正能為團體注入熱情,發自內心的替夥伴們歡呼,分享彼此在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才是遊戲的真諦,這些人往往都是最受歡迎也最沉浸在遊戲中的玩樂大師。最簡單的情感交流,莫過於一個善意的眼神交流。這件簡單的小事在我們亞洲似乎早已被遺忘。日常生活之中,遇到來自陌生人的眼神時我們通常都有不好的感覺,正常我們選擇迴避他;激進一點的人則視為惡意,一場爭執就因為這小動作引起。反之,我們在路上遇到陌生的外國人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一樣是一個眼神對上,我們還沒來的及迴避時,他們已經笑開了,善意的問候更是緊接在後,原本應該尷尬的情景就這樣被化解,一場國際交流就這樣簡單地展開了。想想你在玩樂時,遇到新的朋友當然也是尷尬,但一個微笑之後,卻發現彼此好像也不是那麼可怕了,套用到日常生活亦是如此。

 

第三個論點則是探討-tech,休息的技術或是玩樂的技巧是基本款,更延伸的話這更是獲得幸福的能力。提到幸福,身為心理學家的他不免俗的又提了一次到底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投注在自己具有熱情,並且在玩樂之中會產生的一種感覺。但若幸福的感覺是建立在結果導向之上,人們將永遠都無法滿足,因為這件事情是透過比較得來,你必須得到優勝的頭銜 獎勵,這些都是和人比較得來,而世上沒有人能永遠都是第一名。但若幸福的感覺是建立在過程之中,沉浸在自身熱愛的過程之中,基本上就是讓人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討論這個主題的過程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論點:為何現代人,無論大人小孩都無法開心?很簡單的理由是父母本身就不幸福。父母整天擔憂小孩未來會不幸福,看到教育的現況感到憂心,殊不知現況會這樣反應的原因竟是教育學者們看到父母擔憂的情況而懷疑現在的教育制度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結果是父母窮盡一生悲嘆他們為孩子犧牲了一切但卻換到孩子的不開心。而到底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大人首先要先活出幸福的人生,小孩子是擅長學習的,尤其是父母這種最重要的第三人。

第四點是這本書最精采的部分,為何功成名就的人常常倍感寂寞?社會上對成功往往給上了刻板印象,山窮水盡之後苦盡甘來,千辛萬苦犧牲家庭,奮鬥不懈焚膏繼晷,往往都是這種偏激的詞彙。犧牲了一切之後,所有人都能得到成功嗎?失去所有之後得到的到底還算是成功嗎?這點值得我們深思。針對上述的狀況,作者提出成功中毒的幾個D

 

Deficiency (缺乏):成功中毒的人永遠無法滿足,就是典型的結果導向人

Doubt (質疑):不論周遭如何肯定自己的成就,仍舊沒辦法認知自己已經成功的事實,永遠認為周遭的人事有所圖,無法信任任何人

Detachment (分離):人在心不在,永遠無法投入當下的情境

Depression (憂鬱):由於上述的種種,成功中毒的人陷入憂鬱之中

 

那到底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成功中毒的病,這類的人擁有的世界觀只有贏或是輸,因為不想成為輸家,只好榨乾自己的一切去追求贏。這類的人永遠部會不會展現自己真實的面貌,他們認為自己的夥伴就是想踩著他上爬,他的下屬永遠都會想偷懶,他害怕被背叛然後失去所有。他們害怕空白的時間,認為所有的時間都應該花費在有目的的事情上,因此他們不喜歡思考,不喜歡跟自己的家人們相處的時間,因為這些都不會有立即的效果。此外,他們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之上,常常該玩樂時選擇同步進行工作,他們生活有一個指標就是必須多工高效能。最後是他們擅長管理壓力,他們還怕被壓力吞噬,因此投入時間學習如何管理壓力以致不要超過自己的限度,但他們不會想像壓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當然作者也提出成功者的幾個C

Contentment(滿足) Calmness(平靜) Connection(關係連結),用一句簡單的話結論就是,充滿幸福的感覺,臉上總是帶著微笑。

 

書的最後是心靈雞湯的部分

既然已經看完前面精彩的內容

不訪就花點時間來看完這本書

 

善於和自己對話的人才能具有領導能力

適時的抽離自己離開忙碌的環境中

和自己對話了解當下的內心所有的情緒來源

不論事慾望 挫折 憤怒等等

釐清這一切之後

對於訂定之後的目標的正確性有相當的幫助

唯有了解自己一切的人 才有可能誠懇地和人交流分享

 

培養隨心所欲切換事情的輕重緩急

一件事情常常不會是只有一個角度能夠觀察

適時切換背景和主體的位置

可能會產生新的感受

其實主角和配角兩者本身都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沒有配角哪會有主角的存在呢?

透過切換腳色模式才能真實體會自己的所在位置

這個動作有個有趣的專有名詞:格式塔

自在的切換前景及背景

是所有健康的人都應做得到的

而無法做到的人將陷入困境

因為他們只知道自己所重視的事物

永遠無法了解別人所重視的價值為何

這將使其失去大部分的機會

 

重視自己當下的感受

是最後作者想要提示我們的

許多人認為當我們功成名就之後就可以好好休息並擁有幸福了

但實際狀況是什麼呢?

研究指出,越是被認為成功的人

在退休之後罹患憂鬱症導致死亡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七倍

如果我們現在就感受不到幸福的話

那往後要幸福也是相當困難

而現在就已經能夠體會幸福的人

將來也很難遠離幸福

成功之後就會變得幸福肯定是錯的

只有現在是幸福的人 未來才有機會是幸福的

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實

不必過於在於他人的眼光

沒有比因為他人眼光而放棄自己所愛的事情還要傻的

 

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就已經大致擁有他想說的東西了

基本上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第一部所提到的能力

這點作者也有提到過

從知道上述的觀念到完全扭轉到執行成功

所需要的時間是年齡的兩倍時間

讓我數一數24*2

數學好像不太行

或是說心裡承受不太住了

繼續努力吧

未來加油

arrow
arrow

    嘎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